台灣地質公園網絡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在2010年初步規劃「高雄燕巢月世界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及「台東利吉泥岩惡地地質公園」示範區,並於2011 年的全國地景保育研討會大會,在當時的林務局李桃生副局長、觀光局謝謂君副局長的見證下正式成立「臺灣地質公園網絡」。該會議中,總共推動六個地質公園,含澎湖海洋地質公園、北部海岸地質公園(含野柳、鼻頭角- 龍洞地質公園等)、草嶺地質公園、燕巢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利吉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和馬祖地質公園。
2011年國際地景保育會議於10月4-5日於臺灣臺北舉行,參與會議的代表一致通過下列共識,並簽署地景保育2011臺北宣言,宣言如下:
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以玄武岩地景與海洋生態著名、草嶺地質公園以山崩的災害地景為主、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因其泥火山與惡地地景受重視、利吉惡地地質公園以泥岩惡地地景為特色、北部海岸地質公園則以侵蝕海岸與奇岩地景為傲,馬祖地質公園的花岡岩和人文地景則為海上生態園地。這些地景不但具稀有性、特殊性,更具環境研究和科學教育的重要性,所在地的生態人文資源提供理解當地文化生態的基礎,創造具人文與自然環境互為表裡的地質公園。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臺灣共計有13座地質公園網絡成員。分別為澎湖海洋地質公園、北部海岸野柳地質公園、北部海岸鼻頭龍洞地質公園、草嶺地質公園、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台東利吉惡地地質公園、馬祖地質公園、雲嘉南濱海地質公園、東部海岸富岡地質公園、桃園草漯沙丘地質公園、和平島地質公園、九份金瓜石水湳洞地質公園、鱉溪地質公園。
已獲得地方級認證的地質公園,一共有 10 座(依公告順序):馬祖地質公園、草嶺地質公園、桃園草漯沙丘地質公園、澎湖海洋地質公園、臺東利吉惡地地質公園、東部海岸富岡地質公園、野柳地質公園、龍崎牛埔惡地地質公園、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和平島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的推動主要由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擔當核心,每年舉辦2場地質公園網絡會議,透過研習、工作坊、與在地居民的討論會等,進行推廣地質公園與地質公園網絡的概念,並由地質公園專家及社區間的經驗分享,提升網絡成員在地質地形及在地產業發展的知識與經驗,期望在地方社群與社區產生地景保育的力量,進而改善地方社會經濟,促成永續的社會與環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