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
在馬祖地質公園風景區管理處的支持下,校際交流計劃是地質公園內環境教育最成功的實踐之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每年資助至少60名小學生參加地質公園的交流活動。即使預算有限,馬祖列島的學生依然能夠參觀台灣本島的地質公園,並迎接其他地質公園的學生來到他們的家鄉。這項交流計劃以令人興奮的方式塑造了參與學校的教育體系。隨著學校教師和學生通過分享與實踐經歷到學習的巔峰體驗,他們往往會更有動力設計符合當地需求的教學材料。研究發現,為當地量身定制的教學材料能夠輕易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體驗,因為它們強化了複雜的反饋機制。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在為來自其他地質公園的同伴提供導覽時變得更加自信。他們為能夠作為地質公園的大使接待訪客而感到自豪[1]。
各校學生在馬祖地質公園討論問題
學生在馬祖地質公園向遊客講解燈塔遺址
學生手持地形講解小冊子到馬祖地質公園交流遊客
面對當代無法預測的環境變化,學生們也在準備提升他們的觀察和分析技能,以理解不斷變化的環境。這部分可以在課堂上教授,但在戶外自然環境中教授的技能往往更為有效。因此,人們相信,隨著地質公園學生交流計劃的推進,將產生越來越多的益處。由於這種結構性的環境教育政策,當地社區、學校教師和政府機構必須持續提供支持。正如Ley等人(2017)所指出,這種支持需要不斷維持。可以說,台灣在推廣和實施地質公園方面已經達到了一個成功結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機制的階段。
來源:
[1] Lin, J. C., Su, S. C. (2019). Geoparks of Taiwan. Their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2] Ley, S. Y, Chuang, R. L., & Wang, W. (2017). An epoch of geopark of iron and tears. In Taiwan on geological scale: Tracing Taiwan geology from geoparks (pp.308-355). Taipei, Taiwan: Metropolis Publisher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