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參與
馬祖當代的養殖漁業、漁產加工及釀酒是重要產業。馬祖列島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主要的漁產包括黃魚、白鯧、蝦皮、白力魚等,海中貝類與附生動物更是屈指難數,其中淡菜與佛手具高蛋白質與高經濟價值,為漁產的亮點。另一方面,馬祖也充分利用海洋資源,發展黃魚養殖、漁產加工及磯石海釣活動等。
南竿鄉仁愛村,舊地名「鐵板」,位在南竿島的正南方,是同時具有南北雙澳口的聚落,主要的聚落位於面南澳口的斜坡上。過去主要依附澳口發展漁業,到民國三十八年因國軍進駐,影響居民從農漁產業逐漸轉變為以滿足軍人為主的三級產業,並因縣政府的設置使得鐵板成為軍政與商業中心。後因縣府遷移及駐軍的減少,鐵板社區的經濟活動逐漸趨於平淡。
南竿仁愛鐵板的轉變正是普遍馬祖經濟變化的體現。當代的觀光遊憩已成為馬祖經濟的一部份,雖然因交通條件的侷限尚稱小眾旅遊,但以馬祖的自然與人文環境條件,小眾的、深度的、具質感的地景生態旅遊,正是進行環境教育和維護永續島嶼的王道。
在地質公園的推動過程,社區應該扮演重要角色。雖然馬祖村庄聚落數目不少,但由於過去軍管時代自主的社群運動與社區活動並未受鼓勵,所以社區涉入馬祖地質公園發展的推動,需要一段長時間。馬祖鐵板社區及其發展協會,具有潛力,社區曾改造廢棄古厝,進行社區造景與植生綠化工作,讓整個社區空間活化,成為馬祖社區經營的典範。
南竿的仁愛、津沙、牛角等社區;北竿的芹壁、坂里等社區;東引的東湧社區;東莒的福正、大坪社區;西莒的青帆、田沃、西坵社區,均是發展馬祖地質公園的在地潛力社區。以目前這些聚落社區所擁有的自然資源及人文襲產,發展地質公園不但可以在眾聲喧嘩的大眾旅遊中逃過一劫,更可以擦亮馬祖自然和人文的地景美學。如何擦亮並突顯出在地地景美學,則有賴各種形式的力量;由上而下的力量具主導性卻未必能永續,由下而上的力量可能微弱卻能長遠,更可能創造永續的在地社區,也創造出深度旅遊經濟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