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登入
Language
繁體中文
English
日本
Tiếng Việt
Deutsch
español
한국인
Search
Previous
Next
最新資訊
最新消息
活動、演講與相關訊息
活動與演講
國際研討會
地質公園簡介
何謂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核心價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台灣地質公園分布
台灣地質公園網絡
台灣的構造背景
地質特徵
地形特徵
豐富的生態
地域多樣性---風化和侵蝕
沿海地貌
獨特的沿海地貌
泥岩和玄武岩地貌
地理產品
管理
環境教育
世界地質公園分布地圖
世界地質公園網路
世界地質公園的分布
世界地質公園列表
官方代表和聯繫方式
地質公園的創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活動
越南
東範喀斯特高原地質公園
Non Nuoc Cao Bang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地質公園
大農地質公園
日本
阿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系魚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伊豆半島地質公園
阿波伊地質公園
室戶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沖繩群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地質公園摘要
San'in Kaigan地質公園
洞爺烏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雲仙火山地區地質公園
韓國
濟州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青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幕登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地質公園
漢唐嵐河地質公園
印度尼西亞
巴圖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Ciletuh- Palabuhanratu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古隆世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林加尼-龍目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鳥羽火山口地質公園
伊朗
克什姆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最新消息
全球地質公園
歐洲地質公園
亞太地質公園
出版品
活動事件
各區地質公園網絡
亞太地質公園網絡
活動項目
歐洲地質公園網絡
歐洲地質公園的創新
刊物
活動項目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質公園網絡
活動項目
北美地質公園
活動項目
非洲地質公園
活動項目
第一屆非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地質公園國際會議
台灣地質公園
介紹
馬祖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概述
地理位置
地景資源特色
管理
社區參與地質公園推動
環境教育
交通及聯絡資訊
景點照片
相關資源下載
生態
景點
導遊
活動
海報
東部海岸富岡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概述
地理位置
地景資源特色
社區參與地質公園推動
環境教育
管理
交通及聯絡資訊
景點照片
生態資源
旅遊景點
導遊
活動
新聞
雲林草嶺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概述
地理位置
地景資源特色
社區參與地質公園推動
環境教育
管理
交通及聯絡資訊
景點照片
相關資源下載
生態
景點
導遊
活動
新聞
澎湖海洋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概述
地理位置
地景資源特色
社區參與地質公園推動
環境教育
交通及聯絡資訊
生態
景點
活動
新聞
景點照片
相關資源下載
臺東利吉惡地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概述
地理位置
地景資源特色
環境教育
社區參與地質公園推動
管理
特殊農產品
交通及聯絡資訊
景點
導遊
景點照片
相關資源下載
新聞
野柳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概述
地理位置
地景資源特色
社區參與地質公園推動
環境教育
管理
交通及聯絡資訊
景點照片
相關資源下載
生態
景點
導遊
活動
新聞
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概述
地理位置
地景資源特色
社區參與地質公園推動
管理
環境教育
交通及聯絡資訊
導遊
景點照片
相關資源下載
景點
和平島公園
地質公園概述
地理位置
地景資源特色
環境教育
導遊
管理
交通及聯絡資訊
旅遊景點
景點照片
新聞
鼻頭龍洞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概述
地理位置
地景資源特色
社區參與地質公園推動
環境教育
管理
交通及聯絡資訊
導遊
景點照片
相關資源下載
生態
景點
活動
新聞
雲嘉南濱海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概述
地理位置
地景資源特色
社區參與地質公園推動
管理
交通及聯絡資訊
導遊
環境教育
景點照片
相關資源下載
生態
景點
活動
新聞
台灣地景保育網
IUCN保護區和保護區綠色清單
台灣
保護區的現狀
台灣十大風景
國家公園
國家風景區
自然保護區
森林保護區
新聞
全球
地景保育與地質公園的角色
保護區
重點活動
世界遺產
生物圈保護區
出版品
未來地球海岸
網路資源
國內地質公園相關網站
國外地質公園相關網站
學術網路
其他資源
下載專區
地質公園出版品
世界地質公園出版物
歐洲地質公園出版物
亞太地質公園出版物
台灣地質公園網絡出版物
活動資料下載
照片及影音
地質公園相關照片
研討會相關照片
地質公園影音專區
台灣地質公園攝影比賽
馬祖地質公園
最新消息
馬祖地質公園環境簡介
馬祖在哪裡
四季分明的氣候
地質特色
地形特色
植物生態資源
鳥類生態資源
海洋生態資源
馬祖地質公園特色
生態旅遊在馬祖
戰地風光
宗教文化
聚落建築
社區參與
環境教育
特殊生態旅遊資源
元宵擺暝嘉年華
南竿北海坑道獨木舟活動
藍眼淚
生態賞鷗
海上看東引
莒光海洋文化年
北竿海洋之旅
北海仲夏音樂會
馬祖北竿大坵生態之旅
鐵板燒塔節
媽祖昇天祭
大坵的梅花鹿
北竿及莒光的螢火蟲
相關影音
2019
2020
交通及聯絡資訊
景點照片
相關資源下載
研討會
2025 International Coastal Conference
活動資訊
議程
分組議題
住宿
會場
旅行
野外考察
2023年國際保育研討會
活動資訊
議程
分組議題
住宿
會場
旅行
野外考察
活動報名
首頁
照片及影音
地質公園相關照片
返回上一層
地質公園相關照片
研討會相關照片
地質公園影音專區
台灣地質公園攝影比賽
:::
馬祖地質公園
馬祖長期受到凜冽季風吹拂和海水侵蝕衝擊以及岩層抬升減壓下,堅硬的岩體表面甚易受到營力之作用,產生縱橫的龜裂,猶如國畫中的石林。位在燕秀澳旁老鼠沙澳附近海崖上的岩層表面被侵蝕後切割出具層次感的自然景觀,因而博得「老鼠沙石林」的美譽。
位在東引燕秀澳旁的燕秀潮音早期曾是一軍方據點,目前已釋出而馬管處也闢建一條步道、涼亭溜攬早期興建的北海坑道和老鼠沙石林等海岸地形。海崖下岩層被海水沿著節理面侵蝕成海蝕溝且繼續擴大成一和海水相通的風洞,每當海浪湧入洞中,海濤發出的響聲
花岡岩類的岩體堅硬,然而長期受到自然界營力的作用後,仍有「海枯石爛」的命運,東引一線天景點就是最好的證據之一。在垂直的海崖峭壁襯托,下有海水、上有藍天景色壯觀而震撼,它是海水不斷沿節理侵蝕以及板塊運動抬升共同作用的成果。
東引的烈女義坑是一處天然受到海水長期作用形成的海蝕溝地景。原有海岸邊的岩層經年受到季風、海浪之侵蝕,逐漸沿著岩石天然的破裂面「節理」侵入,最後被侵蝕形成一條類似大水溝的海蝕溝地景。
西引目前尚有軍方駐守的三山據點,是一處衛守馬祖西方海域的重要據點之一,控制清水澳和南澳口。據點內海灣兩側陡峭的海崖上,擁有馬祖幾乎獨一的柱狀海崖,從顏色、外型和質地看來,似乎為玄武岩,甚為特殊,然目前因無法取得標本,尚待日後有機會進
西引島后澳灣海岸不但是中華民國最北端的海岸,且海岸線具線條和立體之美,海蝕地景變化多端。照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海蝕溝、海蝕洞、海拱地景之外,長期受到風化以及侵蝕得一片片的岩石節理。
西引島北端海岸地形中,風浪和季風強烈,因此擁有豐富多變的海岸地景。位在后澳灣西邊的羅漢坪附近海岬,有長期被風化和侵蝕的大小海蝕溝和海蝕柱景觀,猶如十八羅漢佇立於海中;照片中尚可見到海崖上之岩層,可能組成之礦物成分差異,受到不同程度之風
從東引過了中柱橋便是西引島,在西引島東面海岸線的東澳灣有一連串的海蝕地景和海崖,如:海蝕溝、海蝕平臺、海蝕洞、海崖和海拱地形。照片中岩石的節理和海拱地景在海水和藍天的襯托下,讓人有遠離塵囂、忘卻煩惱的感覺。
連接坂里和午沙間的北海午沙坑道在兩側坑道口都擁有馬祖最漂亮的沙灘,近海水端沙質較細緻,靠近陸地端的沙質顆粒稍粗。退潮前後是走訪坑道最佳時機,可傾聽海濤聲;在兩端入口處堆積圓滾的大礫石、中間段不見礫石而取代的是沙粒的堆積,可見海水搬運力
北竿壁山海拔約298公尺高,是馬祖列島的第一高峰,因此視野廣闊,山腳下的北竿機場、塘岐村以及連接大沃山的塘后道沙灘一覽無遺;此外,海中的中島、大小坵、高登、獅嶼等小島,更顯渺小;同時也可遠眺北竿的海灣以及海岬全景。
居處北竿鄉偏北的橋仔村早期是北竿對大陸商業漁、鹽等之轉口港,曾是北竿第一大村。村前有一小海灣沙灘,沙質細緻,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澳口有小碼頭,是前往大坵島賞玩的港灣,村內有一處「漁村展示館」,讓我們體會當地早期從事漁產作業的工具。
西引清水澳海岸雖不是觀光客常造訪之地,但是由於日以繼夜波浪和潮汐的作用,使得堅硬的岩石也被海水侵蝕凹入形成許多海蝕溝,若海蝕溝前緣擴大凹入加大形成海蝕洞,照片中出現連綿的海蝕洞,是相當不易見到的景觀。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