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參與地質公園推動
澎湖群島的自然環境相當適合燕鷗棲息與覓食,是長久以來賞鳥活動的亮點。自然學友會、野鳥協會、共生藻等自然保育協會或組織,扮演重要的權益關係人,對於島嶼環境的維護與保育不遺餘力。在地居民與社區因為依賴海洋環境獲取漁貝蝦與海中紫菜等植物做為經濟來源,社區或居民對於海洋環境的變化與優劣,有極為密切關係的關照。所以社區、民間社團以及NGO 的組織,都是協助推動地質公園的重要推手。
小門、南/ 北寮、七美、望安、吉貝及二崁等社區皆因地處重要珍貴地質景點所在,而進一步理解地質公園推動的在地環境意義,正在逐漸形塑在地地景保育及環境永續社區的能量。
澎湖早期是以漁業為主要的基礎經濟,除了沿岸、近海或遠洋漁業之外,許多漁民家庭都以潮間帶的石滬漁撈工作為家計的一部分,所以石滬的建造技術與社會關係,相當受到漁業社會的重視。石滬不但是體現就地取材的傳統技藝與智慧,也曾是家戶經濟的要件,更是觀光遊憩的美學。
澎湖的許多傳統工法,例如七美的雙心石滬,二崁的公婆石滬,吉貝的石滬等,即是利用當地的岩石與珊瑚礁石等所砌建而成,是結合地形特色與當地人類活動建構出來的特殊景觀,不但具有在地技術與美學,更是結合在地環境特色的,例如望安的花宅聚落。聚落中以象徵性避邪、防風的傳統鎮風塔或石敢當,也多為就地取材的技藝美學作品,不但突顯出傳統技術與信仰,也成為今日地景生態遊憩的資產。菜宅是澎湖田園大地風光的驚嘆號,本意為了保護農作物不受盛強的東北季風或北風直接侵襲而構築的低矮圍籬,如今因其傳統工法和技藝以咕咾石及玄武岩等石材的巧妙利用,而成為文化遺產。歷史上,澎湖的文石是特有的產物,如今因為保育之需,已經禁止開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