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山間步道| 全長約400公尺,沿著步道行走時,可以欣賞基隆嶼的風景,以及令人驚嘆的海景和地貌。
|海蝕平台| 廣闊的海蝕平台是冬季海藻的發源地。經常可以看到當地的婦女在這裡採集海藻,這是和平島獨特的文化景象之一。
|天使海濱碼頭| 走在碼頭上,彷彿進入了大海,是拍照和打卡的好地方。這裡還有一個連接夏日沙灘的滑梯,供孩子們玩耍。
|海洋景觀| 和平島公園的岩石是層層堆積的沉積岩。仔細觀察,每一層都有不同的顏色,例如黃色、綠灰色和深灰色,像千層蛋糕一樣多彩。這裡的海蝕崖受到海浪和潮汐的影響,像被咬掉一口的蛋糕,形成了海蝕凹地形。隨著侵蝕越來越深,凹壁上的岩石因重力作用塌落,導致海蝕崖向內退縮,形成新的懸崖。同時,懸崖前的平台也不斷擴展,形成廣闊的海蝕平台。
|地質景觀:千疊敷| 海蝕平台上佈滿了大塊的豆腐岩。日治時期,日本人認為它的外觀就像千張榻榻米鋪滿整個平台,因此稱它為「千疊敷」。這片景觀是數十萬年前地殼在兩個相反方向擠壓下形成的,經過時間的自然侵蝕,成為今天我們所見的樣貌。
|露兜樹| 葉子堅硬、革質,並帶有角質膜以防止水分流失。
|阿福石蓮| 肉質的葉子耐鹽,還具備儲存水分的優勢。
|銀色苞葉桃花心木| 葉子表面覆蓋著細毛,以防止水分流失。
|琉球漁夫紀念碑| 1905年,琉球人渡海定居於和平島。在他們的停留期間,琉球人教會了當地人捕魚和造船技術。日本為了紀念琉球人和當地人的關係,豎立了這座紀念碑。
|荷蘭洞| 你看見了嗎?在那壯麗的海蝕崖上有一個小小的海蝕洞!它有個有趣的名字:荷蘭洞。 據歷史記載,1668年鄭成功軍隊北上驅逐荷蘭人時,一些荷蘭人逃跑,藏在這個小小的海蝕洞中,並在洞內的牆壁上刻下了荷蘭文,因而得名「荷蘭洞」。如今,這些文字已被自然力量侵蝕,只剩下這個洞穴供後人想像並緬懷那個時代的故事和場景。時代的痕跡最終會消失,但自然的力量將繼續塑造荷蘭洞的未來。
|萬善宮| 17世紀時,凱達格蘭族原住民已經居住在和平島上。由於和平島是基隆市的前哨,守護著台灣北部的國際入口,因此成為列強和商人之間的戰場。 萬善宮的目的是為西班牙人、琉球人和早期定居者尋找安息之地,並向他們致敬。當地居民不忍心讓祖先在日曬雨淋中受苦,因此建造了這座廟宇,深刻體現了台灣人民的善良與文化信仰。
|世紀輝煌,滿載而歸| 裝滿貨物的商船,挺拔無懼的戰艦,壯麗經典的遊輪,這是基隆港的日常景象。 基於其天然的岬灣地形以及清朝、日本殖民時期和國民黨政府的港口建設計劃,1916年基隆港在日本殖民時期興起,不僅超越淡水港,成為日本、東南亞和中國的中央港口,也成為台灣重要的國際旅客入口。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基隆港在盟軍轟炸中被摧毀。戰後,基隆港逐漸恢復並擴建。1984年,基隆港成為世界第七大貨櫃港,航運網絡遍布全球。 1990年代,由於腹地狹窄、中國港口崛起以及台北港的建設,基隆港的運營狀況不如以往。近年來,郵輪經濟為基隆港注入了新活力。位於基隆港口的和平島,見證了基隆港隨著時間推移的輝煌。
|和平島的過去與現在| 過去稱為「大洞」,位於「島中島」的小灣區域是中山島和宗谷島的分界線。如今,通過填海工程,這兩座島嶼已經連接在一起,小灣中的小島成為今天美麗的「島中島」。 早期時期,這裡曾有一座涼亭、一座碼頭和一條步道。為了恢復自然景觀,所有的水泥建築在2008年被拆除。如今,島上的海岸植物茂密,沉積岩、洋蔥石清晰可見,配以壯麗的海景,魚群自由穿梭,讓你驚嘆於大自然的恩賜。